“滴血”看复发,王绿化、毕楠教授团队发布液
ctDNA是一个无创,准确度高,预测能力佳的生物标志物,是传统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有益补充;此外ctDNA更能提供肿瘤的分子特征如驱动基因突变情况等,对进展后的进一步精准治疗、避免再次穿刺活检等都有作用。
王绿化教授:肿瘤的放射治疗与药物治疗存在机制的不同,对于ctDNA在接受放疗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研究不多。本研究是继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之后,亚洲首个高质量队列研究,研究结果提示,放疗后1月的ctDNA疗效预测能力最佳。如果未来能应用于临床,可以简化检测流程,检测费用降低,为其在临床中的普及作出重要贡献,未来相信更多的患者可以通过更加精准的巩固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医疗成本,避免治疗相关严重毒副作用。
毕楠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
研究结果
Group 1 (ctDNA降低清零组):基线ctDNA检测为阳性,动态监测ctDNA水平减低,且末次采血ctDNA检测阴性;
Group 3 (ctDNA升高组):ctDNA水平升高。
王绿化教授:目前放化疗后的免疫巩固治疗(PACIFIC模式)已经成为不可手术LA-NSCLC的标准治疗,但传统的同步放化疗可治愈一部分患者,ctDNA检测结果有助于找到这部分预后好的患者;对于放疗后ctDNA仍为阳性预后比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加积极的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加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巩固治疗或靶向药物。此外,更加规律的影像学复查也比较重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Group 2 (ctDNA降低非清零组):基线ctDNA检测为阳性,动态监测ctDNA水平减低,但末次采血ctDNA检测仍然为阳性;
结果显示组0和组1患者较组2和组3患者有显著较好的PFS和OS (图3A,B)。
研究者说
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刘则伯
同时本科研团队还将在此课题基础上,进一步探究ctDNA对免疫巩固治疗的疗效预测价值,期待通过ctDNA检测进一步指导免疫巩固治疗选择。
(3)增加测序深度等技术进步有望提高ctDNA的敏感性,降低假阴性率。
王绿化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
根据ctDNA在肿瘤进展前末次采血ctDNA检测是否为阴性,研究者进一步将患者分为ctDNA清零组和ctDNA未清零组,发现ctDNA清零的患者有显著较好的PFS 和OS (图3C,D)。这些研究结果均提示ctDNA动态监测有潜力预测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图2 (A-D). 放疗后1月ctDNA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A-C);代表性病例(D);测试集中化放疗后1月的ctDNA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E)
研究揭示,通过检测放疗后患者血液可以预测肺癌患者癌症复发。2021年该研究前期结果曾获邀在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会进行口头报告。研究通过多时间点动态采样分析,首次发现放疗后1个月是最佳采血时点,该时点ctDNA状态对患者的预后预测能力最佳,优于放疗前基线水平和放疗中4周。(Molecular Cancer,5月19日在线版)
研究提示,肺癌患者基线ctDNA 水平随着TNM分期的增加显著升高,与疾病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根据患者基线ctDNA状态将患者分为ctDNA阳性组和ctDNA阴性组,但ctDNA阴性患者和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1E、1F),提示基线ctDNA不能成为接受化放疗的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标志物。
本研究数据分析时也曾分析过放疗后1月影像学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发现影像学变化的预测价值有限,不能较好预测患者预后。
根据ctDNA在肿瘤进展前不同检测时间点动态变化,研究者将有≥3个时间点采血的患者分为4组:
同步放化疗是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标准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但疗效有限,半数的患者在1年内肿瘤复发。以往单纯通过影像学改变无法很好预测LA-NSCLC放化疗后的预后,如何精准识别肺癌复发高危人群,以便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那么除了通过影像学判断复发,是否可以“滴血”看复发?
毕楠教授:本研究中采血时间点有限,未对该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但对于疗效较差,复发时间早的患者来看,本研究确实观察到他们疗后ctDNA阳性的占比较高。下一步会我们会考虑增加疗后采样时间点以便提供足够的数据探究此问题。
文章截图
图1 (E,F). 基线ctDNA状态分组患者PFS (A)及OS (B)的Kaplan-Meier曲线
对于放疗后1个月ctDNA阳性患者,需采取更加积极的巩固治疗措施,并密切监测其影像学复发,早发现早治疗,以尽力改善高危复发患者的预后。
上一篇:福建漳州市龙海区发现6名无症状感染者
下一篇:妇女儿童进行X射线诊断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