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调查在中国是何时开始的?
在晚清民国时期,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和学术文化现象,即现代社会调查得以在中国兴起并实现最初发展。对于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学术界长期关注并有过多方面、多学科的涉猎与探讨,但迄今为止,尚缺乏建立在全面、扎实史料基础上的综合性整体把握和贯通深入的史学研究。最近,李章鹏终于完成了学术突破,推出他打磨十余年的《现代社会调查在中国的兴起:1897—1937》,很是令人欣慰。
不少社会学科的崛起,都同社会调查紧密关联
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西方,都曾产生并长期存在调查事实和调查现象。
在西方社会向近代转进的过程中,调查观念、技术方法和理论建构等方面,都先行经历了深刻的发展变化,传统调查逐渐演变成现代调查。政府部门因现代行政和社会问题频发、亟谋解决之道,民间社会团体和个人出于了解社会、改造社会的目的,高校、科研机关和学者们为了研究社会和学术发展的需要,均开展了大量相关的社会调查。
这些调查,不仅切实增进了人们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影响了社会变革与改造,也推动了相关学科的成长,特别是新兴社会科学的诞生。
因为现代社会调查在西方兴起的时期,也正是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先后独立、渐成“科学”的时期,不少社会学科的崛起,都同社会调查紧密关联。实际上,社会调查不仅推动了社会科学的最初成长,后者反过来也促进了社会调查的发展,两者可谓相辅相成。
《现代社会调查在中国的兴起:1897—1937》,李章鹏著、西苑出版社出版
现代社会调查肇兴于清末
在中国,现代社会调查肇兴于清末,这个观点由李章鹏在学术界首次明确提出,目前已成为学界的共识。
本书对这一观点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深化,认定目前有明确资料证明国人最早的调查应为1871年黄宽对广州附近流行病的调查,但形成潮流的现代调查始兴于1897年起出现的物产(土产)调查,并强调物产调查也是国人所从事的最早一类社会调查。
现代社会调查肇兴于清末观点的提出,推翻了社会学界曾普遍认同的中国现代调查开始于1914年左右北京社会实进会有关人力车夫调查的陈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现代社会调查史,从而将清末社会调查整体性地提到学界面前。
研究现代社会调查历史的学术意义
现代社会调查在中国肇兴于晚清,活跃于民国,深受西方和日本的影响和启发,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学术文化演进的历史产物。在今天看来,研究现代社会调查在近代中国兴起和最初发展的历史,至少具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学术意义。
首先,清末民国社会调查所留存下来的调查资料、报告,是一种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特殊史料(其中,许多是包含问题意识的历史数据),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自有其特殊的重要性。而这些调查所属学科和所涉领域,调查主体的社会和学术背景以及调查目的均不尽一致,学术水平也参差不齐。要想有效利用这些调查资料进行历史研究,有必要先对其进行整体分辨和甄别。这就决定了对清末民国社会调查进行系统、整体的研究,了解其中所蕴含的问题意识很是必要。
其次,清末民国的社会调查是许多新兴学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调查,具有重要的学科史价值。在这方面,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学科史的研究,已较为关注此类调查,还有一些学科史(如教育学史等),则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阅读近代中国不断涌现的大量社会调查,不难发现其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像流行病学、地方病调查属于医学范畴,其与地方社会状况和人群的医疗健康卫生状况密切相联,在西方,流行病学调查被认为有效地推动了近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而在中国,这方面的调查史,还缺乏深入扎实的考量;部分地质矿物调查与矿产、部分农学调查与农业紧密相联,大体可归入经济调查中,其意义也有待勘定。
其三,在近代中国,无论政府机关、政党政派,还是社会团体、学术机构,往往强调社会调查是认识社会、寻求解决中国积贫积弱问题的必要前提,甚至宣称社会调查乃社会变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管其社会实践结果如何,了解这些主体如何调查,其所秉持的理论、所得结论与调查数据之间的真实关系,多少也能为探究清末新政、国民政府的施政,以及相关社会改良或改造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或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