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聚丙烯材料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医学、材料学以及生物学等多学科逐渐融合[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医用高分子材料逐渐成为医学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酯纤维、硅橡胶、聚四氟乙烯以及聚乙烯醇等)和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海藻酸钠、透明质酸、纤维素以及甲壳素等)。医用高分子材料一般会与人体(如体液、血液以及皮肤等)发生直接的接触,因此必须具备加工物理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的特点。
聚丙烯具有优异的性能,如耐辐射、耐高热、耐高压、可生理降解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化学稳定性等,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聚丙烯在医学领域主要被用作医用无纺布、一次性医用制品、医用透明管、血液过滤网和人工肺等。受市场成长和人口老龄化的推动,未来几年世界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市场增长将持续加大,而我国的增长速度更快,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已成为近些年医用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
1 医用聚丙烯材料简述
聚丙烯(PP)是一种具有高度立体规整性和热塑性的塑料,由Natta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合成。在之后的60多年,PP材料飞速发展,成为诸多领域研究和应用的新星。聚丙烯材料拥有较多优点,如耐高热高压、耐辐射、无毒、耐腐蚀、绝缘性好、易加工、价格低廉等,已逐渐取代木材、金属、纤维等材料,被应用于制造、建筑、电器、轻工和医疗等领域。根据相关文献,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聚丙烯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7.59%,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14年,我国聚丙烯产能达到1672万t,2018年产能已达到2317万t。发达国家在1980年前就已经彻底普及了一次性塑料制品,我国的医用塑料制品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起步很晚了。Borealis(北欧化工)、陶氏(美国)、沙索(南非)等国际品牌占据了国内大部分中高端医用聚丙烯材料市场,国内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为主。近几年,国内企业加大了对医用聚丙烯产品的开发,产品牌号和生产企业的数量都在逐年增加。当前国内医用聚丙烯的生产企业较少,产能规模也普遍较小,相比国际企业,国内生产企业在整体水平上还有差距。国内医用聚丙烯材料主要应用在一次性医药器械方面,如一次性注射器、输血、输液管等,而国外已经广泛应用在了包装材料、实验室器具、高端医疗器材等领域。
医用塑料的种类较多,较常见的有聚氨酯、尼龙、硅橡胶、聚烯烃和聚氯乙烯等。其中,PP用于制造一次性医用制品、注射器针管、导管等医疗制品时,具有质轻、不易破损、耐高温、无毒、加工容易、价廉、使用过程中能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等特点,其用量仅次于占比第一的聚氯乙烯[2]。但普通PP的卫生性能指标无法达到生产医用制品的标准,且透明性(光学效果)较差,限制了其应用。表1为YY/T 0242?2007医用级聚丙烯的安全标准[3]。
表1 YY/T 0242?2007医用级聚丙烯材料性能指标Tab.1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Medical Grade Polypropylene Materials基本性能 输液、输血 注射器具均聚型 共聚型 均聚型 共聚型冲击强度/ kJ·m-3 ≥2.0 ≥3.0 ≥2.0 ≥3.0弯曲模量/ MPa ≥1250≥800 ≥1250≥800拉伸强度/ MPa ≥30 ≥24 ≥30 ≥24紫外吸光度 ≤0.08≤0.08 ≤0.08 ≤0.08
对聚丙烯进行改性,才能使其达到医用制品标准的要求,并增强其光学性能。医用专用塑料必须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医学功能性这两种基本特性,此外还必须经受消毒处理,外观不易破碎,并具有相应的物化和加工性能。影响PP透明性(光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其会对可见光发生折射和散射。为了增强PP医用品的透明性,常见的方法是对PP进行改性,调节其晶体尺寸,以改变光学效果。在PP熔体分子冷却的过程中,其外部结晶速度快,生成微细的球晶,内部结晶速度慢,生成粗大的球晶,且其尺寸大于可见光的波长,从而对入射的可见光发生了折射。散射主要是由于PP中的无定型相和结晶相共存,导致结构不均匀而造成的[4-5]。另外,散射也与工艺条件和成型设备有关。目前,提高PP透明性的主要方法是诱发成核作用、调控球晶尺寸、优化加工方法、添加透明剂和其他助剂等,以改善结构的均匀性,满足医疗使用要求[6]。
2 国内外医用聚丙烯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
2.1 医用PP材料新产品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