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第三磨牙与年龄关系研究的
在法医学实践中,青少年年龄推断的精确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学者[1]认为应将体格检查(身高体重、第二性征等)、骨龄、牙龄综合应用从而提高年龄鉴定的准确性。但对于18岁左右的群体,年龄鉴定参考的生物学指标大部分已经发育完成,其中第三磨牙的生长发育是牙龄的仅剩的参考指标,而且可以通过影像技术进行观测,故众多学者采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
1 第三磨牙的生长发育特征
由于人类生活环境的变迁和食物结构的变化造成了咀嚼器官不平衡地退化,使得颌骨容纳下所有的牙齿,而第三磨牙是发育、萌出最晚的牙齿,易于受影响,引起阻生;同时第三磨牙又是先天缺失最多的牙齿。它的发育和萌出受年龄、种族、性别、营养、食物状况、咀嚼肌功能、气温、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所以一直是口腔医学和法医齿科学的研究热点。
第三磨牙的发育分为生长期、钙化期、萌出期3个阶段,其牙胚发生在5岁以前;硬组织开始形成的时间上颌为7~9岁,下颌为8~10岁;萌出年龄上下颌均为17~21岁。国内学者就第三磨牙的先天缺失和阻生情况进行了大量研究,报道其先天缺失率为18.36%,上颌先天缺失多于下颌,全部缺失者男性为4.0%~9.0%,女性为6.25%~7.9%;第三磨牙的阻生率在9.0%~73.5%之间,上颌阻生率为3.87%~9.00%,下颌阻生率为56.50%~61.99%[3],缺失率和阻生率的不稳定性可能与研究手段和研究对象不同有关。
尽管第三磨牙存在着先天缺失和阻生、变异性较大,但其生长发育周期长,在其他恒牙发育完成后第三磨牙可作为牙龄推断的生物学指标;正常情况下第三磨牙的钙化规律同其他多根牙的发生发展规律是一致的,而且影像上反映的牙齿钙化情况和牙齿实体的钙化情况是一致的,同时随着放射技术的发展第三磨牙的影像资料具有易于获取、直观、清晰度高、包含信息量大等优势,所以采用影像学技术进行其年龄研究是可行的。
2 第三磨牙的放射学研究方法
2.1 根据X线片上牙齿钙化程度
20世纪50年代,Gleiser和Hunt[4]根据第一磨牙在X线片上的表现将其发育过程分为15个级别,首次利用放射学对磨牙的发育程度分级并进行牙龄推断。后来德国学者h?hler等[5]将Gleiser和Hunt分级法改良后作为第三磨牙生长发育的分级标准,共分10个级别(见图1)。
图1 改良后的Gleiser和Hunt分级法
日本学者山路和早川[6]先后用X线片对男女性磨牙牙根的钙化程度做了观察,将牙根钙化程度分为7个级别(见图2),并分别做了牙根钙化程度与年龄的关系统计。
同期Nolla[7]将磨牙钙化的形态学改变分为11个级别(见图3),具体如下:牙囊存在→开始钙化→牙冠钙化1/3→牙冠钙化2/3→牙冠钙化接近完成→牙冠钙化完成→牙根钙化1/3→牙根钙化2/3→牙根钙化接近完成,但根尖孔开放→牙根钙化完成,根尖孔闭合。
图2 牙根钙化分级法示意图
图3 Nolla分级法示意图
20世纪70年代,Demirjian等[8]通过研究2928名2岁~20岁法裔加拿大儿童、青少年口腔曲面断层影像片,根据恒牙牙冠及牙根的发育过程将下颌每颗牙的影像分为A~H 8个级别,是目前牙龄研究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后来土耳其学者Orhan等[9]对Demirjian法进行修正后作为第三磨牙的分级标准,不同的是除了A~H级外还加入了0级和1级(见图4)。
图4 Orhan等修正后的Demirjian法分级示意图
而Gustafson和Koch[4]通过观察第三磨牙的生长发育,将其分为4个阶段,描述如下:①开始钙化;②牙冠形成;③牙尖萌出牙龈;④牙根发育完全。
20世纪80、90年代,先后有Harris和Nortje、Kullman等学者根据第三磨牙的钙化程度制定了不同的分级标准,其中Harris和Nortje根据牙根的发育分为5个级别[4](见图5),而Kullman等将其分为7个级别[4](见图6)。
图5 Harris和Nortje分级法示意图
图6 Kullman分级法示意图
德国学者A.Olze等[10]通过观察,将第三磨牙萌出过程的影像学表现也分为4个阶段(见图7),分别为:①咬合面在牙槽骨下;②咬合面突入牙槽骨内;③咬合面至少一个牙尖萌出牙龈;④牙冠完全萌出。
图7 Olze法示意图
2.2 根据放射学中显示的髓腔变化和冠根比(C/R)
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藤本氏[6]利用X线片对牙髓腔的年龄变化进行观察,并将牙髓腔的形态分为A、B、C、D四种类型(见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