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影像学深入应用探讨
目前常用X片为DR(数字X线摄影)、CR(计算机X线摄影),X片具有直观、快速、经济的特点。CT是断层图像扫描,目前常用多层螺旋CT和增强CT,多层螺旋CT(体积扫描),可连续旋转扫描,获得三维重建图像,多层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体积重建、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最大密度投影等,主要受扫描层厚、层距、螺距等因素影响。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有着极高的分辨率,软组织分辨能力较高,具有多序列、多方位影像学特点。对法医学鉴定中的常见损伤进行分类分步分析,探讨法医临床鉴定中影像学技术的精细应用。
1 肋骨骨折
1.1 影像技术
肋骨骨折初期具有隐匿性,易出现漏诊,受制于骨折部位、愈合过程,易出现误诊。X片多采用胸部正位、斜位,对完全性骨折(错位性、未错位性)确诊率高,对隐匿性、不完全性骨折漏诊率高。CT解决了平片重叠结构的问题,在诊断不明显错位骨折、不完全性肋骨骨折时,优势明显。MRI的T2WI对细胞外水肿、骨挫伤、骨髓水肿、软组织渗出病变敏感,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尤其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于急性无错位骨折,直接显示为局部高信号[1]。
1.2 检查时机
骨折愈合过程分为血肿机化、骨痂形成、骨性愈合、改造塑形4个时期,伤后4~8周是骨痂形成期,因骨痂不断形成,隐匿性、不完全性骨折检出率较高,是最佳影像学复查时间窗口。伤者在受伤当日如有胸痛等自述,则应进行胸部CT首次检查。部分医院因设备流量大,主要筛选错位性骨折,多选择5~7mm层厚,甚至只保留三维图像,不完整保存序列DCM文件。在实践中,为了科学认定因果关系,委托单位应以检查通知单的形式,告知伤者首次胸壁多层螺旋CT的必要性,并在伤后20日、40日分别进行复查,如伤者年龄较大,可在60日再次进行复查。委托单位应及时调取医院历次检查结果DCM文件。MRI是重要补充方法,如条件允许可在首次检查时加入冠状位、斜轴胸壁MRI扫描,T2WI脂肪抑制序列需增加矢状位、切线位。
1.3 法医学策略
鉴定人应对骨折位置、骨折形态、愈合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注意分析致伤方式,判断骨折是否为单次外力可形成(如单侧多发肋骨骨折是否位于同一受力区间)。仔细研究首次及愈合期的骨痂形态CT特征(愈合表现是否符合骨折发展规律、多发肋骨是否为同期骨折),对CT可疑的骨折,可根据MRI骨髓、相邻软组织内信号改变,新鲜骨折T1WI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修复后的陈旧骨折骨质信号均匀,判断是否存在新鲜骨折。结合调查资料、病历,判断是否具备符合由本次外伤所致的完整证据链,并对骨折部位、数量作出准确判断,确保骨折类型与外伤史和致伤方式相符合。
2 鼻骨骨折
2.1 影像技术
鼻骨为膜内成骨,骨折后愈合困难,以外骨膜增生为主,极少形成明显骨痂,影像学主要区分骨折继发征象(鼻出血、骨折处积气)、鼻粘膜及鼻背部软组织肿胀、骨折断端形态、影像学动态变化等方面[2]。薄层螺旋CT是鼻骨骨折首选检查方法,CT后处理多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和表面阴影显示(SSD)。但对不伴移位的线性骨折、鼻骨孔、鼻部骨缝和鼻骨变异等可疑骨折,则可结合采用曲面重建(CPR)。磁共振的T2WI脂肪抑制序列(骨质脂肪背景被抑制为低信号,挫伤中的骨髓水肿、充血等为高信号)有助于鉴别新鲜或陈旧骨折。
2.2 检查时机
受伤当日如有鼻部外伤史、鼻出血等临床表现,则应在当日进行鼻部CT首次检查。大部分伤者多在住院期间进行鼻骨复位手术治疗(2周内),至多2~3次鼻部CT检查,可在首次检查时加做磁共振T2WI脂肪抑制序列。
2.3 法医学策略
主要区分鼻骨骨折的种类形态(单纯性、粉碎性、骨缝分离)、新鲜度。首先观察CT软组织窗的鼻背部(鼻部遭受过外力作用软组织易肿胀),鼻粘膜(外伤性炎症引起的充血、肿胀),骨折断端形态(新鲜断面锐利、陈旧性呈圆钝状或杵状)。如果伤者未手术治疗且案情较复杂,则可影像学随访,每间隔20日影像学复查4~5次,以观察鼻骨骨折连续性动态改变。如医疗条件允许,尽早加做磁共振T2WI脂肪抑制序列。还需鉴别所有影像学资料是否来自同一个被鉴定人,必要时由鉴定人陪同再次CT检查,进行同一认定。
3 肩袖损伤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影像对舞台空间的延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