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影像对舞台空间的延展
不同时期的戏剧创作吸收了当下所给予的文化与科技,从而体现出不同的形态。近几年来,戏剧创作者和设计者一直在不断尝试新的元素和新的方法,从而为戏剧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即舞台影像。当戏剧的形态受到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会在根本性的时间形态与空间形态上得到全新的体现。
一、多媒体技术对舞台美术的变革
(一)缘起
1.社会背景: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们的生活节奏越变越快,因此在戏剧观赏上的要求也越变越高。而多媒体影像的应用不需要上下场搬移道具,受到制作者们极大的赞赏。同时,电影的普及也让观众对画面的欣赏提高了一个档次。所以在舞台上动态图像即影像在舞台空间中拥有了一席之地。
2.理论先导:
①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说:“传统定义下的艺术家早已在过去这三十年中因着后现代主义的‘作者已死’说法及计算机科技的影响而消失殆尽。其实作者没死;不过转换新战场罢了。现在的艺术家出现在虚拟空间中、在网络上,与观众密切的合作联系。”
② 马丁·艾思林在《戏剧的剖析》中说道:“戏剧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它的界限无从准确确定,它才能够从以前被认为不属于戏剧范围之内的源泉中不断吸取新的东西,不断更新。”
(二)历史发展过程
几百年前,多媒体影像就已介入戏剧,德国导演皮斯卡托在《当心,我们活着》、《好兵帅克》、《拉斯普廷》中,将静态或者动态图像通过投影技术呈现在舞台上。他对舞台表现形式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革,也是当时最早将多媒体影像用于舞台上的导演之一。除此之外,捷克的导演埃米尔·弗朗·布里安在《少年维特之烦恼》、《奥涅金》这些戏剧创作中也使用了多媒体影像。还有另一位捷克导演约瑟夫 斯沃博达在《士兵》、《苏珊娜的游戏》则同样利用多屏幕、多投影机位的复合结构式投影。斯沃博达认为在戏剧创作中需要更多地创造出人物的心理空间,所以他利用了多媒体影像来完成他的这个主张。
二、舞台空间定义
“空间”是多义的,一千人读哈姆雷特,也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此类推,在相同的剧本基础上创造出的戏剧空间也是具有多彩性和多样性的。我们知道,舞台不是画面而是空间。舞台的空间不仅阐释着表演者的内心也阐释了创作者们的内心,表现出这个剧的主题和内涵。在舞台上,有实物有材质有形状的立体东西充实着这个舞台,有组织性的用视觉符号来从精神层面上展示一个具有空间艺术的项目。如果我们想了解舞台空间,我们就应该知晓他的空间形态构造。
(一)关于舞台的“实用空间”
舞台的“实用空间”无疑是指演出场所范围的空间,剧场空间有不同的维度,舞台是表演艺术的物理框架,表演艺术便是对剧场空间的运用,舞台“实用空间”当然是有界限的,无论是表演还是表演者还是道具都在这有限的空间里来进行演出。
(二)关于舞台的“审美空间”
当然,舞台的“审美空间”不仅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空间,也是感官上的心理空间。审美空间中的想象力占绝大部分,它不是一个客观分析出的数据或是机械性的复制,而是把客观的一些事物进行创造变化,呈现出一种美的具有想象力、创造力、敏锐度的空间。为此无论是观者还是导演还是创造者都力图将此完美的诠释在舞台上。我们也只有对空间加以限定定义才能让我们后续的研究或者是设计变得有实际的作用与意义,才可以在虚空间中谈论相互的审美问题。
(三)关于舞台的“结构空间”
按照字典上的解释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如果只是这个解释肯定是不明什么意思,到底空间是什么东西组成,我们看不见它,却又能感受的到它。我们说研究的舞台就是一个到处都充满结构的空间。事物的本身不在于什么,而在于机构。
三、多媒体影像对舞台空间的延展
传统的舞台布景只能片面地呈现固定的时空范畴,并且局限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缺乏变化,形式单一,场与场之间的更换繁琐复杂,不流畅不便捷,很多时候只能依靠灯光和音效的参与才能表达一些环境上的变化。但影像技术的介入彻底改变了这些不足之处,同时还为戏剧赋予了电影剪辑一般的自由空间配置模式,这就无限扩大了舞台的时空范围。这样的时空组合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线性故事发展,可以采用电影的倒叙插叙等手法更加具有想象力的表现主题,为戏剧导演和主创人员拓宽了思路也为观众启发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下面我分三类来简要阐述。
上一篇:柳宗源摄影工作室
下一篇:法医影像学深入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