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为中心的影像系统设计与应用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改善就医环境、优化诊疗流程、创新服务项目等举措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把“以患者为中心”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时时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技术意识,开展全方位的整体、高效、低耗的最佳服务,倡导对患者入院、住院、出院服务过程中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环环相扣而组成一条完整的服务体系。
1 研究内容
构建“患者为中心”的影像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是以现代医学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优化原有影像科拍片、阅片、审片流程。方便病患检查,提高医生工作效率,使得病人得到更高效、优质的服务。
2 总体设计
RIS系统设计优化工作流程原则体现人性化的“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系统支持了一系列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强调病人满意体验为目的的人性化管理功能。这些功能升级符合医疗机构对提高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体现了对“人”的关怀[1]。
2.1 病人是流程的中心
病人的影像学检查过程分为3个阶段:登记、检查和取报告。其中登记和取报告都是在影像服务中心完成的,而检查是在机房完成的。
在病人检查流程的不同阶段,病人有不同的诉求,需要医院提供不同的服务。比如在登记阶段,可在服务台背后的大屏幕上显示当前机房的候诊数量,让病人选择合适的时间前往机房;可在就诊单上打印检查注意事项和地图,以及用于病人身份识别的条码信息,让病人知道如何到达机房,以及诊疗信息;而在病人检查结束后,病人可在服务区就座,服务台的大屏幕显示可以待取片的病人进行提醒服务;病人也可以用取片单上的条码检索了解该检查流程的进展情况。
让病人感觉到信息透明,对每位患者都有针对性服务。让病患满意和放心,就是信息化建设的使命。这不仅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还极大地降低了科室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构建崭新的服务环境和医患关系[2-3]。
(1)候诊叫号管理和患者身份识别:叫号管理是患者人性化服务的重要组成环节。患者在机房外排队等候,常因不了解何时能进行检查而烦躁不安,经常因此询问医护人员,降低了科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容易引发医患冲突。机房门口大屏幕可随时随地让患者知晓机房检查的进度,知道哪些患者是因急诊而插入队列的。语音叫号功能可方便那些视力不佳和无法直接观察到大屏幕的患者。
患者身份识别功能是实用的管理功能。患者身份的识别一般是通过扫描患者手持的申请单上的条码标识来实现。苏州市广济医院病人的检查是通过识别患者佩戴的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标识,这一识别功能不仅可以防止患者身份的差错,还极大地方便了那些语言沟通存在障碍的患者,比如年幼、聋哑和精神障碍类型的患者。其次,患者身份的识别可极大地减小影像设备上从WorkList选择患者的范围。
(2)申请单预览:患者进入机房之后,操作技师可浏览电子申请单,或者扫描的申请单条码,以确定具体的检查部位和处置措施。
2.2 方便临床医生的应用
RIS系统服务的主体是病人,报告和胶片也是服务临床。但是医生是系统操作的主体,医生使用的方便与否,决定了RIS系统的优劣。
临床科室的医生在其病人进行影像学检查的不同阶段都会受到干扰。据调查,影像科室接到的电话询问中有1/3以上是关于病人检查情况的。针对这种情况,RIS系统提供了如下功能。
(1)基于Web的预约功能。可让临床医生在开具申请单的工作站上直接浏览,直接预约时间段,并反馈预约信息,病人可直接在预定的时间到机房检查。这不仅可以让临床医生直接掌握检查的开始情况,还能降低影像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某些住院病人的身上,还可以减少人工传递申请单和检查结果耽误的住院时间。
(2)检查状态查询和检查完成短信通告。在检查申请提交后,临床医生可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对影像科室的检查进行状态查询来直接获取检查进度信息,无须电话咨询影像科室。对于不能实时在电脑旁边而又需要实时掌握病人检查结果的医生,系统可在报告审核之后,将简单结果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申请人的手机上。
上一篇:贵州省苗族饮食文化影像数据库建设研究
下一篇:影像化时代背景下时尚表演的创作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