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0 引言
肺结核是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和消化道传播,当然也存在患者通过伤口破损感染人型结核分支杆菌[1]。感染者发病后出现咳嗽、胸痛、乏力、低热、咯血等临床症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2]。在临床诊断中,常使用胸片X线进行检查,观察其胸片影响治疗表现不具备特异性的为活动性肺结核,但由于使用X线检验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对检验结果呈现出不显著造成误诊的情况。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双排螺旋CT广泛应用到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中。本文就双排CT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放射科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00例为观察对象,确诊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患者均采取双排CT诊断和常规CT诊断,300例患者中男性145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1.)岁;女性15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岁。纳入标准: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具备沟通交流能力,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心脏病,肾功能不全,患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对比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300例患者均采用双排CT和常规CT进行活动性肺结核扫描,运用常规CT扫描时,将患者胸部正位进行影像扫描。双排螺旋CT扫描,使用美国GE双排螺旋CT hispeed prospeed CTE为患者进行平扫式扫描,扫描前指导患者呼吸,于呼吸末屏气开始扫描,电压设置为160kv,电流控制在200mAs,宽度控制12mm×2mm,距离为1.625,将所有患者的图像数据重建。将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严格按照病变的六原则:空洞、钙化、纤维化、渗出、实变、增殖进行确认,医务人员进行诊断时将空气潴留、胸膜积液、胸膜增厚等多种状况进行分析整合[3]。具体的病变指标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断:气囊样、干酪坏死、充气支气管像、扩张支气管像。根据六原则判断空洞型病变的指标为:单发、薄壁、纤维空洞、多发、厚壁等;根据六原则判断渗出型病变的指标为:磨损阴影情况、树芽症状、边缘清晰度。观察所有患者采取双排CT诊断和常规C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双排CT和常规CT的扫描对比
为300例患者均采用双排CT和常规CT进行扫描判断,双排CT对叶段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和叶段气管管壁不规则狭窄以及局限性空气潴留的成像明显高于常规CT,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双排CT和常规CT渗出病变扫描对比
为300例患者均采用双排CT和常规CT进行扫描判断,对比两种扫描成像结果,对磨玻璃阴影、树芽征以及小叶中心结节大体一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双排CT和常规CT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对比
为300例患者均采用双排CT和常规CT进行扫描判断,其中运用双排CT检出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为96.58%,运用常规CT检出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为75.96%,将两种方式检出率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比(χ2=13.561,P=0.000),双排CT对于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CT,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双排CT和常规CT的扫描对比[n/%]?
表2 双排CT和常规CT渗出病变扫描对比[n/%]?
3 结论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近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不仅受到遗传因素和细菌感染的影响,与人们不合理和不规律的生活饮食方式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患病的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的表现为:咳嗽、乏力、盗汗、咯血、消瘦、低热等不良反应,对于患者的呼吸系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众所周知,肺结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过呼吸道传染和消化道传染。在诊断肺结核的过程中,其一生不仅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同时还需要一份准确完整的影像学资料报告,因此,在肺结核的诊断中运用CT扫描技术进行扫描。但由于常规CT的成像不明显,容易导致医生在诊断中出现误诊和漏诊,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以上过程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双排CT不断应用于肺结核的诊断中,其对于肺结核的诊断和影像学资料的成像更加清晰,使得肺结核诊断确诊率极高,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技术。
上一篇:腹部影像分析诊断与操作技巧
下一篇:影像学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