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建设视角下的传统村落影像记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学术界对村落研究开始“升温”,在政府的发展规划和档案管理中也逐渐引起重视。中国对传统村落档案的重视,源于传统村落被重视,而传统村落被重视源于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的被破坏,以及现代化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1]。2012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迅速开始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申报。第二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调查掌握传统村落现状,建立传统村落档案,完成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
一、影像是传统村落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档案都以文字为主,而辅之以表格、手绘图、照片和录音,随着影像记录发展,影像在档案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在传统村落档案之中。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在调查的基础上“一村一档”建立传统村落档案[2]。《通知》附件《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制作要求》中明确要“配以相应的照片”“配以能反映其特点的照片”“并以照片、录音录像、图纸等形式进行记录”,把影像资料作为传统村落档案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从反映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而言需要影像档案
传统村落不仅具有时间的长度,而且有文化内涵的存续。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一段可以追溯的历史,都从村落建立以来就开始形成别具个性的村落自然环境和建筑风貌,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培育出村落内共同遵循的规约和轨仪,内化为技艺、经验、制度、行为习惯和精神。这些文化内涵既以物质的建筑、服饰、道路、田园、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等物质的形态表现,又以歌舞、传说、节日、礼仪、生产技能、生活技艺、禁忌等非物质的载体无形的传承,维持村落秩序。
在传统的农耕时代,产业结构单一,生活节奏缓慢,社会关系单纯,村民在平静的村落内部通过人际传播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而当下社会进入开放时代,即使边远的村落也正在承受多方面的剧烈冲击,村落传统的社会关系面临解体,从谋生手段到生活习惯都发生变化。一方面传统村落必须而且只能适应现代化;而另一方面传统村落的优秀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仅靠人际传播和文字传播已不可能完成使命。现代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影像记录设备非常普及,运用影像对传统村落的历史和现状加以记录可以留下真实且直观的资料,借助影像对传统村落生活智慧、知识细致的记录可以使之实现跨时空的鲜活传播。
很多传统村落曾经有独具特色的歌舞,有采用地方语言传诵的史诗,有饱含智慧的技能技艺,在时间长河中渐渐消失。其传播的内容和仪式都因为文字记录太抽象,或语焉不详,今天已没法窥其全貌。采用影像记录,就能克服传统的文字、图表、画像等档案的缺陷。影像不仅能直观地反映村落自然环境、建筑布局等空间形态,在反映村落生产生活时能够烘托出气氛,而且能呈现非物质文化传播时的传授关系,可以直接表现传授时的语言和动作等具体细节,便于其他人学习和掌握。有些传统村落在现代工程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中不可避免地消失了,有些传统村落因为产业结构调整或现代化生产技术出现导致古老的知识和生活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有些传统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萎缩会造成传承内容、传承人、传承环节、传承载体面临威胁,采用影像把它作为村落档案记录下来,就为传统村落留下了历史记忆,也为岌岌可危的村落文化遗产寻找到一种极具意义的传承方式。
但凡传统村落,都一定具有文化的厚度,不仅需要抢救和保护其文物古迹,还要建立档案,保存和传承历史记忆、民俗文化、村规民约等。档案部门已经普查登记的古旧资料、实测描绘的古老建筑、搜集整理的口述档案、归档保存的家谱族谱、书写在册的乐谱歌词等,其实都可以转换成影像存档,丰富传统村落档案馆资料,而且有利于村落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影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下一篇:新媒体语境下徽州傩戏的影像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