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影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影像是人对视觉感受的物质再现。影像能被光学设备所记录,如照相机、镜子、摄像机及显微镜等;也可以人为创作,如手工绘画图像等。影像可以记录、保存在纸质媒介、胶片等等对光信号敏感的介质上。随着数字采集技术和信号处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影像资料以数字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以各式各样的形式传递着人们所需的信息。本文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简要介绍新媒体时代影像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一、影像内容在新媒体时代的现状分析
(一)新媒体时代发展的现状
新媒体时代,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接触世界的方式更加直观和高效,这种直观得益于影像内容的特性在新媒体时代的运用。影像内容通过具有成像功能的设备进行记录,多以图片和视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可以实时地还原和展示事件发生时的情景,仿佛观众就是身处现场。新科技的发展使得手机、IPAD、笔记本等不同媒介具有实时拍摄、多媒体发布和编辑影像内容的功能,让每一个人通过非常便捷的方式就能拍摄到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并迅速发布到互联网,成为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发布者和参与者,大大提高了接触世界的效率,极大地丰富了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内容。高校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新媒体手段传递出的思政教育内容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手段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新媒体平台的影像内容特点
1.内容精炼
如今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造就了我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例如:“学习强国”“每日英语”等手机APP里的影像内容,利用的是上班步行、等公交、坐高铁等碎片化的阅读时间来每日积累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要求每天的学习量少而精,日积月累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这样一波阅读方式革新浪潮促使提供阅读内容也随之变化。影像内容作为当代媒体平台的主体,改变了以往的长篇大论,瘦身成为只需15秒至1分30秒就能看完的短视频和图片集合,时长越来越短,针对性越来越强。
2.时效性强
现代科技更新换代,通信技术日新月异,4G时代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提高了通讯效率,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即将来临的5G时代,在性能上更加高效、节能、安全,会把我们的信息传播效率提升至另一个新高度,让彼此的距离再次缩短,让影像内容能迅速散布到全球范围。
影像设备的性能提升让突发事件被记录下来的概率增加,车载记录仪、VLOG摄像机等都成为记录生活和突发事件的利器,其超长的拍摄时长、广角镜头的运用、小巧的机身上置入了通讯功能让不经意的拍摄迅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3.互动性强
新媒体的兴起,让每个人有能力成为影像内容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自媒体犹如雨后春笋般发芽,一批在网络上发布影像内容赚取点击量的年轻人迅速参与进来,推动了许多新媒体、媒介的崛起,例如“抖音”“火山视频”“西瓜视频”等等。影像内容通过这些媒体平台发布后,观众可以在影像内容留言区以文字的形式留言,表达自己对于影像内容的看法,也可以跟其他观众一起讨论,为自媒体人点赞、打CALL等形式互动,增加了趣味性,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二、新媒体时代思政课遇到的瓶颈
(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高校学生正处在信息化程度极高的时代,信息量成倍的增长,学生也处在一个对外部事物好奇的年龄段,接受信息的愿望强烈,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高校思政课未能结合当下学生感兴趣的新闻热点进行思政课内容的创新和改进,对于类似高中政治课模式的思政课堂教学难免觉得枯燥乏味,使其对于思政教育理论课的学习失去兴趣。
(二)实践教学效果欠佳
思政课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激励学生在社会中积极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意识,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危害社会的行为。思政课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充分体现作为一名社会公民的价值,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彰显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思政课老师在实践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学习态度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学生不能深入了解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双方采取消极的态度应对实践教学。存在部分教师授课形式固化、教学经验少导致的教学方式单一等,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
上一篇:常州城市形象的影像书写
下一篇:档案建设视角下的传统村落影像记录